曾经,我们的旅游照多是在各式热门“地标”合影,或双手叉腰、或倚着建筑物,老照片承载的记忆美好,但旅行的背景大同小异。如今,旅游“打卡”不再仅限于“地标”,更多的是体验。它可以是当地的特色项目,可以是一次小众目的地的探索,也可以只是一餐独具特色的美食。
2005年4月1日,浙江杭州西湖苏堤上的游人摩肩接踵。
2024年5月1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世界魔鬼城景区,车友在自驾线路起点合影。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从变化的“打卡”游客照,看文旅消费变迁。
从“奢侈品”到“寻常事”
“我年轻那会,旅游还是个奢侈品。”68岁的北京市民孙女士回忆,当时身边旅游的并不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人对于旅游一词还很陌生,多数人走不出半径100公里的工作生活圈,大部分没出过省,甚至没出过县,更别提出国了,人均国民出游只有0.2次,其中多以不超过500公里的“顺道游”为主。
直至1984年,中央颁布了旅游建设方针,中国现代旅游业才真正开始起步。
这也是为何,早年间大家伙儿旅游总是执着与“地标”合影的原因,旅游门太槛高,出去一趟自然就成为几个月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