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文娱新闻

音乐节退票手续费达50%,对冲票房风险加重消费者负担

2024-05-01

临近“五一”,各大演唱会、音乐节的购票活动持续火热,随之升温的是不少消费者关于退票手续费合理性的质疑与投诉。其中,来自北京的韩先生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反映,今年4月18日,他在“银河左岸”抖音直播间购买了一张价值499元的“柏瑞美 第八届太湖湾音乐节”门票,下单之后发现买错了城市,立马和平台票务客服沟通退款,但被告知要扣50%的手续费,客服表示因为退款规则限制无法全额退,只能帮忙申请20元的现金补偿。

  韩先生认为,在距离音乐节正式演出还有半个月的情况下,退票却需要扣除门票价格一半手续费,退票费梯次设置不合理。

  演唱会退票规则究竟由谁来制定?相关退票规则的依据是什么?演出市场的退票机制又该如何完善?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演唱会、音乐节也可以借鉴探索推出规范、有限制的转赠票制度,在阶梯式退票制度存在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把演出票转赠给朋友或家人,减少损失。同时限制每张票的转让次数,或者签署赠票用户关系同意书等,以防止“黄牛”炒票。

  令人眼花缭乱的退票规则

  4月25日,澎湃新闻查询消费者韩先生所购买的“柏瑞美 第八届太湖湾音乐节”的退款说明发现,该音乐节在退款说明中将退款时间分为:预售开售后的48小时、3月15日12:19至4月10日18:00、4月10日18:01 至2024年4月25日18:00三个时间段,分别按照无条件退票、门票价格30%、门票价格50%收取手续费。退款说明中显示,演出的前五天不再接受退票申请,且该音乐节不支持转赠,所有退票仅支持整单退。

  随后,澎湃新闻在大麦、猫眼、纷玩岛、票星球等购票平台上发现,各大平台同一演唱会的梯次退票规则一致,但不同演出的手续费各有差异。浙江绍兴将于5月举办的一场音乐节中,退票手续费按照时间段分为3个梯次:无条件退票、门票价格30%、门票价格50%,演出开始前10天手续费最高。也有费率较低的个案,以某歌手5月18日上海演唱会的退票说明为例,其退票手续费在正式开票日起至活动售票通道关闭前48小时的时间段内最高为20.6%。观众若因“不可抗力因素”需要退票的,在出示相应凭证后,予以全额退票。在另一歌手5月2日将在天津举办的演唱会中,退票手续费在预售期超过48小时后最高为门票价格的30%。

  记者注意到,同一歌手在不同城市的退票规则也存在差异。澎湃新闻在大麦购票软件上发现某乐团今年5月的巡回演唱会在不同城市按照不同的梯次收取退票手续费。在同样的退票时间段,前述乐团5月4日成都站演唱会将退票梯次划分为无条件退票、门票价格的30%、门票价格的40%。而5月18日郑州站演唱会则将退票梯次划分为无条件退票、门票价格的30%、门票价格的50%。不同的演出有不同的退票梯次规则,同一艺人的演出在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退票梯次规则,不统一的退票梯次标准引发不少消费者质疑,甚至成为消费纠纷。

  退票问题引发大量投诉

  演唱会退票规则究竟由谁来制定?相关退票规则的依据是什么?

  国内某票务平台资深从业人员刘燕(化名)向澎湃新闻解释称,演出票从纸质票时代就不能退。演出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越临近开演,退票对上座率、票房的影响越大。目前演唱会的退票规则,包括退票时间、退票费是由演出主办方来制定,每一家主办方给的规则不一定一致。如果没能成功二次销售,主办方将承担风险。“退票费按照时效来收取,是为了对冲票房风险。”刘燕说。

  4月26日,澎湃新闻致电大麦售票平台官方客服热线,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相关规则由主办方与平台共同制定。对于“不同城市、不同歌手之间的退票规则存在差异”,该客服表示自己并不清楚,可以升级专员进行回复,但截至发稿,澎湃新闻并未等到平台专员的回复。截至4月30日,澎湃新闻尝试致电猫眼、票星球、纷玩岛人工客服,均联系未果。

  不少消费者反映,在退票方面,一些平台的做法不仅不人性化,还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即使面对亲属去世等特殊情况,也有消费者的退费诉求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和理解。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上海消保委共受理文化票务投诉9208件,实名制购票后无法退票或转赠引发的投诉占比较高。《2023年中国演出消费者洞察报告》也显示,约四成消费者遭遇购票难、不能退转票等。

  截至4月27日,澎湃新闻在一家互联网消费投诉平台上以“大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投诉共46729条,其中多以“不予退款”“高昂手续费”“霸王条款”为关键词,涉及投诉平台拒绝正当理由退款、梯度退款制度不合理等问题。

  4月29日,记者以“票星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投诉1476条,其中多以“拒不退款”“高额手续费”等为关键词,涉及霸王条款、退票难等问题;以“纷玩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投诉2256条,其中多以“退票手续费不合理”“不给退票”为关键词,同时涉及演唱会门票不发货、亲人去世不退款等问题。可见,演出门票退款问题成为消费者心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痛点”。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演出门票不适用一般商品退票政策,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票。如果完全畅通门票的退改签通道,或许会给平台的销售带来较大影响,或许会为黄牛倒票提供便利,反而损害众多消费者的利益。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则认为,演出购票“强实名”制度一方面遏制了演出市场的黄牛乱象,另一方面有可能引发消费者关于退票的纠纷。依据双方合同公平性原则以及双方权益的平衡,演出购票“强实名”之后,应当允许消费者拥有退票的权利,给予消费者一定的救济渠道。

  退票规则为何难统一?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中的票务管理部分规定:“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对此,赵良善认为,法律要求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标准,如何界定“合理”的范围至关重要,尽管法律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可借鉴机票和酒店退费机制,实行不同时间段的阶梯式退费模式。赵良善指出,平台也应开通人工退票渠道,以便消费者申诉便捷退票,也能让平台切身了解消费者退票的真相。

  由于演出会有不确定性,演出内容、形式、售票周期不同,都会导致不同的退票政策。从业人员刘燕向记者介绍,比如在露天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如果在临近演出前突然有降雨可能,将会极大影响观众去观演的决策,可能引发退票。或者音乐节临近演出前,艺人阵容的改变,也会影响观众的观演决策,引发退票。因此,为了对冲演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高风险,主办方选择严格的退票政策,或者不退票政策。对于不同艺人的退票政策不一致的情况,刘燕告诉记者,比如超热门艺人的演出,退票的二次销售可能性高,所以退票政策可能相对宽松。而非热门艺人,二次销售的风险很大,为了对冲风险,也会有更高的退票门槛和退票费。

  针对当前演出市场退票规则出现的种种矛盾,杨勇认为,主要集中在规则明示不详细、部分规则不合理等问题。梯次退票的“合理性”问题,值得政府、学界、行业共同进一步研究。从民事权益的角度看,主办方在没有明确官方规定细则的情形下,有权利根据市场来约定退票规则,但其退票规则必须明示。

  对于不少消费者期盼的统一退票政策的呼声,作为业内人士的刘燕告诉澎湃新闻,即使有了统一的阶梯式退票政策,也无法完全解决消费者关于“退票费高”“退票难”的痛点。从票务平台的数据来看,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退票发生在演出临近发生时,用户因时间冲突、生病意外、突发事件等,不得不退票。但一般临近开演,已经到了退票费非常高昂的阶段,或者不可退的阶段。

  候补票、转赠票的探索

  演出门票能否退改转赠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和观演决策。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3年11月6日,大麦网官方公告称,其上线演唱会回流门票“候补购票”功能,仅适用于支持在线退票的演出活动。当演出售罄且满足平台候补条件(仅限支持条件退的电子票演出)开启候补时,用户可选择预付全款,待该项目有新增库存时,系统将优先为候补订单进行匹配抢票,并收取总票价6%的候补服务费。

  但相关候补门票手续费也引发争议。反对者表示,“为什么正常买票时候没有手续费,候补买票却要加收手续费?”多名网友称,难以接受候补买票需要加手续费的操作,认为“相当于被割了两次‘韭菜’,售票方说因为涉及运营和技术成本要加手续费的说法太过牵强”。对于候补门票手续费的相关争议,杨勇认为,候补订票更有利于整个市场合理的流通和成本控制,但其手续费也应得到合理控制。

  此外,刘燕说,目前业内另一条探索方向为推出规范、有限制的转赠票制度。她举例称,作为推出过爱尔兰国宝舞剧《大河之舞》、法语原版音乐剧《唐璜》等火爆演出的上海文化广场,为满足消费者诉求,早在几年前推出了转赠票功能,当消费者因个人原因无法前往观剧时,可以无手续费转赠票。“转赠”比退票更实惠,也是更多热爱演出的观众最需要的,这项服务让消费者可以更加没有心理负担地购买相关演出活动。

  她认为,同为演出市场,演唱会、音乐节也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在阶梯式退票制度存在的情况下,针对消费者在退票也无法挽回损失的情况下,可以把演出票转赠给朋友或家人,减少损失。为了防止黄牛炒票,平台可以限制每张票的转让次数,以及每个用户一定时间内的转让次数,或者签署赠票用户关系同意书等。在电子票通行的情况下,票务平台完全可以对购票人的转赠行为进行留痕,一旦发现黄牛行为,可以进行追溯、处罚,对消费者的转赠票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以杜绝黄牛行为。


推荐文章
  • upload/20240501224502.jpg

    近期发布的私募基金运作指引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

  • upload/20240501225209.jpg

    多项经济数据透露我国经济“欣欣向荣” 活力十足

  • upload/20240501225444.jpg

    七大航司一季度营收1749亿元:国际航线运输量倍增,春秋航最赚钱

  • upload/20240501230043.jpg

    赛“马”开始!特斯拉FSD来袭,将如何影响中国自动驾驶行业

热门文章
© 2024 西北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青ICP备2024002165号-1